- · 《世界中医药》栏目设置[08/10]
- · 《世界中医药》数据库收[08/10]
- · 《世界中医药》投稿方式[08/10]
- · 《世界中医药》征稿要求[08/10]
- · 《世界中医药》刊物宗旨[08/10]
困境路径与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时代影像投射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中国电影历经百年浮沉,电视剧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,中国影视的发展突飞猛进。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,电视机家家户户普及,影视的大众传播性已得到
中国电影历经百年浮沉,电视剧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,中国影视的发展突飞猛进。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,电视机家家户户普及,影视的大众传播性已得到学界共识。时至今日,电视仍然是中国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。相比于报纸的时效性、广播的小众性、新媒体的后现代化,电视仍不失为大众生活中最具公共性和权威性的传播媒介。在影视时代的背景下,中医药文化需要积极地与大众娱乐文化碰撞和汇流,完善自己的传播体系。中医药文化不应成为影视时代的“弃妇”,非但不是“弃妇”,还应是重要的文化传统,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。那么,中医药文化在影视时代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境?出路在哪里?这些都值得深思。因此,探究影视时代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与走向则更显得尤为重要。
一、困境
影视作品通过视听结合的影像手段,将中医药文化予以记载、保留与传播,用大众娱乐的方式对中医药文化进行科普和宣传,既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保护和良性传承,也有利于我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以中医药文化为配角的古装剧中,还是在直接以中医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影视作品中,不少优秀剧目均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,成为近些年来的热播剧。如《大宅门》《甄嬛传》《芈月传》《女医明妃传》《神医喜来乐》等。细观近年来影视剧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播,其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,却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和挑战。
(一)传播错误知识
无论是以中医药文化为主角的医学题材剧,还是以中医药文化为配角的古装剧,作品中都融入了大量中医药元素,本有助于传播中医药文明和中医药知识。然而,不少影视作品在融入中医药元素时,并未经过中医药专业人员对所涉医学内容进行审核,甚至为剧情需要不惜夸大医学疗效或随意更改药物作用,传播错误的中医药知识文化。中医元素本可成为剧中“亮点”,但因创作者的不负责任,反而成为剧中“黑点”。
一是在中医术语和医理上不规范,出现错误。《神医喜来乐》中出现多处方剂名和药名的错误,如将“炙甘草汤”读写成“灸甘草汤”,将中药“细辛”写成“洗辛”。二是中药功效不准确或者夸大其功效。比如《甄嬛传》中,甄嬛初次怀孕时被猫抓伤,安陵容送了她一盒掺有麝香的舒痕胶,持续使用之后,甄嬛在怀孕五个月上流产。华妃一直不孕,也是因为皇帝赐给她的香里含有麝香。事实上,麝香虽有可能致部分孕妇流产,但概率极低,且往往是体质较弱的孕妇才可能出现此等情况。麝香与流产并无直接关系,所以麝香亦不属于流产用药。麝香有开窍醒神、活血通经之功效,主要用于血淤经闭、风寒湿痹等症。三是为剧情需要,错误杜撰中药功效。如《芈月传》中称淡竹叶为碎骨子,说“淡竹叶,性甘,淡寒,平时服之清热利尿,然孕妇服之,更具打胎滑胎之效。它还有一个名字,碎骨子。骨能碎之,言其下胎之烈性”。事实上,两者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,而淡竹叶有清热泻火、除烦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根本无“滑胎”之效用。同样在《芈月传》中,姝公主在花园里不慎被毒蛇咬伤,芈月用牛舌头救了她。牛舌头,又名牛舌草,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。其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杀虫止痒之功效,但对蛇毒无效。然而,在《芈月传》里,却被演化为一种可解剧烈蛇毒的神药。《延禧攻略》里说枇杷新叶是有毒的,同样传播错误知识。枇杷老叶和枇杷新叶其实都无毒,并且都有止咳的作用。严格来说,老叶的有效成分含量更高,作用更好。诸如此类,没有中医基础的大众则往往信以为真,流布甚远。《女医明妃传》在片头处明确提示:“本剧中所有中医食疗、医药方剂,为戏剧情境所需,请勿尝试模仿。”然而,大众在接受剧情的同时,错误的中医药知识也随之深入人心,很难仅凭片头的提醒而消弭其所接受的中医药文化观念。
(二)神化与玄虚化
大众娱乐文化对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一种猎奇心理,中医药文化在大众心中一直是神秘而不可思议的,借用和迎合这种心理,影视剧创作者们更是有意将中医药文化神化与玄虚化,因而失去了中医药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涵。
比如悬丝诊脉,这是影视剧里津津乐道的题材内容,不少热播剧里都有它的身影。因而,中医悬丝诊脉的玄妙也随之深入人心。在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用悬丝诊脉的方法判断朱紫国国王患的是相思病,所谓“双鸟失群”之症;在《新白娘子传奇》中,许仙也通过悬丝诊脉判断苏州知府夫人怀的是龙凤胎;在宫廷剧中,出于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,悬丝诊脉更是非常常见,而且效果之神奇令人惊叹。事实上,脉诊是中医的四诊之一,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,以判断气血盈虚和疾病性质等的一种诊病方法。其本身就复杂难辨,非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练习体会,很难辨别清楚。王叔和《脉经》中就说:“脉理精微,其体难辨。弦紧浮芤,辗转相类,在心易了,指下难明。”[1]故而,通过悬丝线的方法去诊脉,事实上是做不到的,虽然在中国古代的礼教之防下确实经常使用。
文章来源:《世界中医药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zyyzzs.cn/qikandaodu/2021/0226/920.html
上一篇:中药抗疫有功医方书法亦精
下一篇:打造特色孔子学院推动中医国际传播兵库中医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