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你知道吗,南京有四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!

来源:世界中医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9-1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,在南京地区,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。从四千年前“彭祖食桂”到六朝时期陶弘景著《本草经集注》、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此刻印《本草纲目》,再到清代江

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,在南京地区,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。从四千年前“彭祖食桂”到六朝时期陶弘景著《本草经集注》、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此刻印《本草纲目》,再到清代江宁名医药材名闻天下……几千年来南京地区的中医发展从未中断。

从“彭祖食桂”到“茅、葛施医”

据史料记载,公元前2100年前的彭祖是南京周边第一个知医识药的人。

彭祖即殷商时期的大夫钱铿,因为他受封于彭城,所以历史上通称为“彭祖”。

据说彭祖非常善于导引行气,史书记载他长寿年龄达七百多岁,所以后人世代将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。虽然彭祖的长寿有些夸张。但他是南京周边地区第一个知医识药的人却毫无疑义:他懂得桂枝的药用价值。

东晋时期《搜神记》中说彭祖“常食桂芝”,这是他长寿的秘诀所在。现在,中医仍然认为桂枝有发汗、解除肌表及四肢风寒和温通经络的作用,确实可以治病健身,延年益寿。

自彭祖之后,到秦汉时期,南京医药已经远近闻名,这一时期的《淮南子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都记载了南京地区中医中药的发展。《淮南子》二十一篇,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的总结,书中不乏其医学内容,并记录了句曲山、钟山等处出产的多种动植物药材。

汉元帝初元4年,周公第三个儿子茅叔的后裔茅盈到南京的句曲山隐居,他的两个兄弟则隐居在东山,采药炼丹,施医济民,民间因此将句曲山改名为茅山,至今山上还有三茅宫的遗迹。汉光武年间,著名道教创始人葛玄的先祖葛庐渡江南下,在句容落户,茅、葛两家都是本地早期医药的重要传播者。

葛玄方山留洗药池、炼丹井

陶弘景陶谷村编《本草经集注》

六朝时期,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中医药有了很大的发展,并产生了两位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。

葛洪人称“葛仙翁”,丹阳句容县人。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。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。不过,大多已经散佚,流传至今的,主要有《抱朴子》和《肘后救卒方》。葛洪的曾祖葛玄也曾在南京方山修炼,相传如今还留有洗药池、炼丹井的遗迹。

陶弘景也是句容人,从小就很聪明,幼年得葛洪《神仙传》一书,昼夜钻研学习,受其影响很深,遂立志养生术。他隐居茅山华阳洞“修身养性”,他钻研医药书籍,在修道过程中,亦炼制了大量的丹药。相传其旧居就在今天上海路陶谷村一带。

陶弘景所处的时代,是中国经过后汉三国及两晋南北朝的时期,当时患乱频繁,疾病流行,古医籍有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散失的。由于疾病流行,促进了医药学相应的有所发展。陶弘景不仅长于天文、地理、气象,还精于医药。

陶弘景长期从事游仙采药和炼制丹药的实践,不断丰富着医药学知识,他发现《神农本草经》几经战争破坏与多次转抄,已残缺不全,在此基础上陶氏根据所得残卷,作了大量的归纳整理、增补修订工作,著成《本草经集注》一书。它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收载药物365种的基础上,经过整理,并根据《名医别录》增添了药物365种,共计730种,分为玉石、草、木、果、菜、有名未用六类而编撰成的,是我国继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后,第一部按照科学方法分类的,有条理,有系统,并有丰富内容的中药学名著。

郑和狮子山培植异国草药

李时珍采药栖霞山、牛首山

在明代中医史上,有两件大事,一是郑和从海外带回了不少异国草药,二是李时珍在南京刊刻了《本草纲目》。1433年,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,带回了很多海外奇珍,其中就包括不少异国草药,并在南京狮子山麓静海寺、牛首山等地栽种,如丁香、乳香、胡椒、紫檀木、婆罗树等。其中种植于永宁寺的薝葡花,其花瓣似莲,外紫内黄,当时的博学学者误认为是栀子花。李时珍也曾到静海寺研究郑和带回来的各国花草,以补充《本草纲目》。

李时珍是举世闻名的药物学家,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。在父亲的启示下,李时珍既“搜罗百氏”,又“采访四方”,深入实际进行调查。李时珍穿上草鞋,背起药筐,在徒弟庞宪、儿子建元的伴随下,远涉深山旷野,遍访名医宿儒,搜求民间验方,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。南京的摄山(今栖霞山)、茅山、牛首山,都有他的足迹。1596年,举世闻名的《本草纲目》就是在南京出版的,史称金陵版。目前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,存世不多。

文章来源:《世界中医药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zyy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0916/538.html



上一篇:“引进来走出去” 服贸会打通中医药国内国际双
下一篇:2020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10大功勋人物揭晓

世界中医药投稿 |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| 世界中医药版面费 | 世界中医药论文发表 | 世界中医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世界中医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